(人在花蓮,既然地震醒來就來寫寫遊記。祈禱各地都平安🙏🏻)
離開池上後,其實先搭車直奔台北,
因為報名了黑松沙士的傻士遠征隊。
是個500取4的賭注,為了這微乎其微的機率,卻還是特地從台東跑回台北,我想我骨子裡就是個傻子吧!
總之呢,跟葡萄牙朝聖之路擦肩而過了,
於是女子又返回花東繼續我一個人的朝聖之旅。
這一天的住宿點是玉里,但總是不想讓自己那麼輕鬆到達目的地,於是從台北—玉里之間,我又安排了到新城、花蓮兩地。
*
走出新城車站後的遼闊與寂靜,真的有種我正在一個人走朝聖之路的錯覺,想想也是,最好的並不總是在遠方;重要的是,跟自己的約定不能半途而廢。
來新城是為了一間有趣的書店 練習曲書店,聽說他們不賣書,而且長期徵求換宿店長,但一定要本人到店裡面試。
走了一趟,大致了解目前店長工作主要是陪伴棒球隊的孩子們,因為書店主人本身是孩子們棒球隊的教練,提供了一個空間讓孩子們在課餘時間可以共同活動。
在店裡碰到一個孩子,被問了年紀與身分,「妳幾歲啊?」、「妳是原住民嗎?」,感覺到這裡的孩子對於陌生人是不害怕的,或許是原住民天性的熱情與好客吧!
在店裡待了一小時要離開去花蓮時,還感覺到了孩子的驚訝與不捨,忍不住想起電影《老師,你會回來嗎?》。來此換宿的店長大多待5天到一個月不等,對於孩子來說,不曉得會不會因不斷面對分離而痛苦呢?
*
新城—花蓮也是打算用搭便車的方式,不過在走到台9線前,先繞去看一下附近一間特色咖啡店吧!內心這麼盤算著。
走到店門口,本來想說不要進去了,因為等等到花蓮已經打算去咖啡店,但還是耐不住好奇的走到門口,詢問是否能參觀,店內一位大哥表示歡迎,進入店內後跟大哥聊了起來,我說我待會要搭便車去花蓮,沒想到大哥說:「那搭我的車就好啊!我等等要載她(指著店內另一位大姐)去花蓮。」
原來大哥是天祥基督教會的負責人,教會有提供住宿,大哥剛好載客人下山,要去花蓮前來自己喜歡的咖啡店喝一杯,就這麼剛好的碰到了我。第二次搭便車就這樣在一個神奇的狀況下發生。
在車上,不曉得是誰先開始的,我們竟然聊起了最敏感的政治話題,大哥的政治立場是與我相左的,但旅行就是跨出自己的同溫層,學著跟異溫層溝通,雖然過程中難免有不舒服,我還是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展開對話。
*
到花蓮為的只是去一間咖啡店,
KŌHI 宅,是每次來花蓮必訪的一間店。
非常喜歡店裡的氛圍,老闆夫婦對於咖啡、甜點、生活的認真。店內咖啡主要由男主人負責,從烘豆開始到端上桌,每個過程都是細膩而用心的;女主人對於植物十分擅長,不只佈置,店內甜點皆出自她手,都用了可食用的植物妝點,美麗又可口,非常推薦來了一定要試試看。
總覺得如果要開店,就該開成一間讓人印象深刻又無可取代的店,而KŌHI 宅在我心裡就是這樣的存在。